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2020年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全国科技活动周”公众开放日活动成功举行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9-01 [来源]: [浏览次数]:

按照科技部、中央宣传部、卫生健康委、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联合通知精神,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于2020年8月28-29日开展了公众开放日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科技战疫,创新强国”,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动员号召全国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伟大实践,展示科学技术对战胜疫情的重要支撑作用和系列成果,展示科学普及在引导人民群众科学识疫、科学防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展示科技创新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展示科技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美丽中国建设等中的显著成效,以科学普及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按照天津市疫情防控要求,本次活动安排以科普报告的形式,借助“腾讯会议”在线上举行。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科技活动周公众开放日活动开幕式现场截图

此次开放活动共有130余名来自天津市耀华中学、南开中学、实验中学、新华中学、天津第一中学的师生通过线上腾讯会议方式参加。活动由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袁希钢教授主持,邀请了客座嘉宾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福副教授,以及本实验室固定人员苏荣欣教授、曹墨源副研究员、王志教授、分别以“‘人工叶绿体’与二氧化碳转化”、“仿生界面材料”、“动植物的奇妙‘饮水’方式”以及“拥抱天大,走进膜法世界”为题目作了精彩的科普报告。每个报告均分为两个环节:嘉宾演讲、与公众互动。

活动由实验室秘书张会书工程师等协助具体组织。

公众开放活动演讲嘉宾

活动开幕式上,袁希钢主任首先介绍了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的基本情况,就实验室多年来面向国际学科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健康,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贡献,以及化学工程学科与化工之间的关系等向参加活动的公众进行了科普讲解。

袁希钢主任介绍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情况现场截图

本次活动首先由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福副教授作为客座嘉宾做了题为“‘人工叶绿体’与二氧化碳转化”的科普报告。石老师首先介绍了自然界光合作用中叶绿体的结构功能,进一步总结和介绍了国内外开展“人工叶绿体”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提出了人工光合发展趋势(即人工类囊体-人工叶绿体-人工树叶-人工树)的思考。

石家福副教授做报告现场截图

然后,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苏荣欣教授做了题为“仿生界面材料:大自然粘附奥秘”的科普报告。苏教授从大自然的蜻蜓、蜘蛛丝、荷花液面等仿生源头出发,介绍了为什么要做仿生材料、如何效仿大自然来制作仿生材料以及仿生材料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苏荣欣教授做报告现场截图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青年学者曹墨源副研究员做了题为“动植物的奇妙‘饮水’方式”的科普报告。曹老师以生物界面特殊的水操控能力为切入点,介绍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独特取水方式,进而向同学们介绍了科学家如何受生物体的启发,制备具有特殊浸润性能界面的仿生材料并实现应用。

曹墨源副研究员做报告现场截图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王志教授做了题为“拥抱天大,走进膜法世界”的科普报告。王教授首先对天津大学和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详细介绍了膜的分离原理以及膜在生产、生活中的多种应用。

王志教授做报告现场截图

公众对实验室安排的科普报告报以了极大兴趣,在演讲嘉宾与公众开展的互动环节,公众踊跃提出了各种问题。演讲嘉宾耐心回答了公众提出的问题,互动十分活跃。令人欣慰的是,此次活动有部分学生家长跟着学生一起参加,家长们对此次公共开放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支持。

与公众互动环节现场截图

最后,实验室主任袁希钢教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同时就科技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中的重要作用、青年学生今后应如何选择自己的科学之路,发表了见解和看法,并希望参加活动的青年学生竖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志存高远,打好基础,争取早日成长为栋梁之才。

袁希钢主任闭幕演讲现场截图

此次活动的圆满成功体现了“科技战役、创新强国”的主题,在所及公众中产生了积极、良好影响,达成了科技活动周的目的。本次活动在网上进行,为以后实验室开展公众开放活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经验,为实验室今后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放活动打下了基础。